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针对我国公职人员的渗透窃密活动呈高发态势。国家安全部披露的典型案例显示,部分公职人员因理想信念动摇、纪律意识淡薄,沦为境外势力窃密的工具,不仅断送个人前程,更对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严重损害。以下通过具体案例剖析境外间谍的作案手法,并提出针对性防范建议。
案例一:亲属勾连型泄密——保密纪律失守的连锁反应
案情回顾
某基层单位年轻干部张某,因工作表现突出28岁即晋升部门副职。随着仕途顺遂,其保密意识逐渐松懈。某次领取3份涉密文件后,张某未按规将文件交回单位保管,而是带回家中。在与亲属李某交谈时,张某擅自披露文件内容并允许其浏览。李某趁机偷拍文件并通过境外渠道传输,造成国家秘密泄露。经查,李某系受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长期指使,专门蛰伏伺机窃密。
处理结果
李某因“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张某受党纪处分并被调离岗位。
警示分析
此案暴露出部分公职人员对“亲属可信”的错误认知。境外间谍往往通过亲属关系建立信任,利用亲情纽带突破保密防线。公职人员需牢记:涉密场所不谈论、涉密文件不外带、亲属接触需警惕,严守“亲属不透露,亲友不接触”的保密铁则。
案例二:利益驱动型窃密——赌债窟窿下的堕落轨迹
案情回顾
某市直机关干部侯某,在足球世界杯期间沉迷网络博彩,从小额投注逐步滑向巨额赌博,最终债台高筑。为偿还赌债,侯某将黑手伸向工作中接触的涉密文件,主动联系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多次偷拍涉密资料并传输至境外,非法获利7万余元。
处理结果
侯某因“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警示分析
本案凸显个人恶习对保密纪律的致命冲击。境外间谍常通过“投其所好”策略,利用赌博、贪财等弱点实施精准腐蚀。公职人员需培养健康兴趣爱好,牢固树立正确金钱观,坚决摒弃“以密谋财”的侥幸心理,时刻谨记:任何对涉密信息的牟利企图,都将付出断送前程、损害国利的沉重代价。
案例三:胁迫控制型叛国——色诱陷阱后的深渊
案情回顾
某省直机关工作人员李某赴境外培训期间,禁不住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的美色诱惑,陷入“温柔陷阱”。事后,对方以私密照片为要挟,胁迫其加入间谍组织。李某回国后未向组织汇报,反而多次将工作文件转交境外间谍机关。
处理结果
李某因“间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
警示分析
此案揭示境外间谍“色诱+胁迫”的典型手法。公职人员境外活动时,需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对异常示好保持高度警惕。若不慎陷入胁迫,应牢记:及时自首可免责。根据《反间谍法》第五十五条,在境外受胁迫参与危害国家安全活动,如实说明情况且有悔改表现的,可依法不予追究。
国家安全机关防范提示
亲情有度,严守保密红线
非涉密场所不谈论涉密事项,亲属接触需谨慎。
加强家庭保密教育,明确“敏感事项不打听、不议论、不外传”。
癖习无染,筑牢思想防线
培养健康兴趣爱好,抵制赌博、贪财等恶习。
树立正确价值观,牢记“保密就是保安全,泄密必然遭严惩”。
回头是岸,依法争取宽大
如遭境外胁迫或诱骗,保持冷静,第一时间向驻外机构或国家安全机关求助。
主动自首、如实说明情况且悔改者,可依法免于刑事追究。
结语
公职人员是国家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唯有坚定理想信念、严守纪律规矩、时刻绷紧保密之弦,才能抵御境外间谍的渗透围猎,以实际行动守护国家安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