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以旧换新”国家补贴叠加618大促,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迎来久违的狂欢。IDC数据显示,5月1日至6月7日,国内手机销量达3020万台,同比增长8%。在这场消费盛宴中,苹果凭借iPhone 16 Pro系列的大幅降价,上演了一场“王者归来”的戏码,而小米等国产品牌则以机海战术紧咬不放。
苹果:降价换增量,国补成“救命稻草”
“5499元买iPhone 16 Pro”——这条爆炸性消息在618前夕引爆社交媒体。为挤进国家补贴范围,苹果首次将128GB版iPhone 16 Pro价格直降2000元至5999元,叠加500元国补后,消费者实际支付价击穿5500元心理防线。这一策略立竿见影:
销量暴增:京东竞速榜显示,iPhone 16 Pro系列连续35天霸榜前三,前代机型iPhone 14也跻身前五;
市场逆袭:5月苹果中国销量环比激增220%,带动全球销量同比增长15%,创下疫情以来最佳单月表现。
“苹果正用价格杠杆撬动中端市场。”互联网产业分析师张书乐指出,此次降价精准捕获了3000-6000元价格带的“游离用户”——既对安卓旗舰心动,又向往iOS生态的消费者。
但苹果的隐忧同样明显:
利润承压:降价导致单机毛利率从58%骤降至47%,接近国产旗舰机型水平;
补贴依赖:若国补退坡,苹果将重新面临“高价劝退”困境,除非新一代产品能复现iPhone 4式的颠覆性创新。
小米:机海战术显威,国产阵营围猎高端
面对苹果的“降维打击”,小米以14款机型组成“舰队”迎战,收获国产阵营销量、销售额双冠:
Redmi系列制霸中端:K80、Turbo 4 Pro等机型卡位2000-3000元价格带,承包京东竞速榜第四、第六名;
冲击高端初见成效:小米15 Ultra首次跻身4000元+价位段销量前十,较前代产品均价提升12%。
更值得关注的是,OPPO、vivo通过“以价换量”策略,分别实现销量同比增长18%和15%,展现出安卓阵营的韧性。
行业变局:国补退坡后,手机市场何去何从?
这场由政策驱动的狂欢背后,暗藏行业隐忧:
需求透支风险:618提前释放换机需求,可能导致三季度市场回调。IDC预测,7月手机销量或环比下降15%;
补贴依赖症:多地国补政策已现收紧迹象,一旦失去政策杠杆,厂商将重回产品力竞争;
高端化受阻:苹果降价挤压国产旗舰空间,小米15 Ultra、vivo X200等机型不得不加大促销力度。
“国补不会是长期竞争力。”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强调,未来竞争将回归产品本质。事实上,荣耀的困境已敲响警钟:因主力机型荣耀400系列错过618前期节奏,其线上销量同比下滑23%,排名跌出前五。
未来之战:技术攻坚还是价格内卷?
当618的硝烟散去,手机行业站在十字路口:
苹果需在创新与利润间找到平衡点,否则将重演“降价换量—利润下滑—创新放缓”的恶性循环;
国产阵营则面临双重挑战:既要抵御苹果的“下探攻势”,又要在折叠屏、AI手机等新赛道建立差异化优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618的销量排行榜或许只是短暂注脚,真正的决战,将在补贴退坡后的市场真空中展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