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重组竟连一个涨停板都拿不到,这走势实在太弱!”6月20日,海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默科技”)的股吧里,投资者情绪复杂。当日,公司股价大跌9%,K线图上留下一根刺眼的长阴线。而就在两天前,海默科技刚发布公告称,董事长配偶康宁通过集中竞价增持60万股。更早一周,公司披露控股股东、实控人变更的重大利好——范中华,这位从宁夏水泥行业走出的资本玩家,正以2.02亿元撬动一家上市公司的命运。

资本棋局:范中华的“四两拨千斤”

根据公告,海默科技原控股股东山东新征程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新征程”)、实控人苏占才及持股5%以上股东窦剑文,与范中华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及《表决权委托协议》。范中华通过受让5%股权及23.02%表决权,合计控制28.02%表决权,正式成为上市公司新任实控人。

这一操作堪称“杠杆式收购”的典型案例:范中华仅以5%股权为支点,搭配表决权委托,便以最小代价实现控股。对比其2024年试图入主大千生态时5.38亿元收购17.09%股权的激进溢价(溢价率28%),此次操作更显老练——每股7.9元的定价与停牌前收盘价持平,成本大幅压降。

海默科技:从“小华为”到资本困局

海默科技曾头顶“油气界小华为”光环。公司成立于1994年,2010年登陆创业板,主打油田设备及服务。其研发的水下多相流量计曾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进口替代;2012年更斥资5亿元布局美国页岩油气,成为首家投资海外页岩油气的民营上市公司。

然而,光环之下是业绩的持续低迷。自2010年上市以来,公司净利润始终在数百万元至数千万元间徘徊,2020年突然巨亏5.98亿元,此后四年间仅两年微利,2024年再度亏损2.28亿元,2025年一季度续亏1857.79万元。财务压力更直观体现在资金链上:2023年中报显示,公司货币资金仅1.31亿元,短期借款却高达4.61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8196.74万元,偿债能力堪忧。

原实控人苏占才2023年入主后,业绩仍未改观,其上任仅一年便辞任董事长,折射出治理困境。此次易主,被视为海默科技“最后一搏”。

范中华其人:从水泥大王到资本玩家

范中华的资本版图始于宁夏瀛海集团。这家1992年创立的水泥企业,在其掌舵下扩张为年产能800万吨、营收12亿元的区域龙头,并购整合与数字化转型曾被视为传统产业升级样本。2018年,范中华成立天盟投资,次年退出家族企业管理,转向资本运作。

2024年,其拟以5.38亿元收购大千生态17.09%股权的计划因“市场环境变化”告吹,但暴露了其资本野心。此次入主海默科技,范中华延续了“小额股权+表决权委托”的轻资产模式,且手法更趋成熟。

隐忧与悬念:控制权博弈与产业整合

尽管交易完成,但海默科技的控制权稳定性仍存疑点:

表决权委托风险:若范中华或其关联方持股比例达15%以上,且原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降至7%以下,《表决权委托协议》将自动终止,控制权可能旁落。

高管利益关联:范中华旗下天瑞超然公司中,海默科技现任董事长杜勤杰、财务总监刘淼分别持股20%与5%,且两人均于2024年底控制权变更前入职,引发内幕交易质疑。此外,董事长配偶康宁增持计划已现浮盈,进一步加剧市场对信息披露公平性的担忧。

产业整合挑战:范中华的水泥背景与油气设备业务看似毫无交集,但其推动瀛海集团数字化转型的经验,或与海默科技油气田智能化业务产生协同。然而,油气设备行业高度依赖上游勘探周期,若公司无法扭转亏损,资本运作恐成唯一出路。

未来展望:资本炒作还是涅槃重生?

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范中华的入主究竟是“救命稻草”还是“财务游戏”,仍需时间检验。若其能通过资源整合、管理优化推动海默科技业绩反转,或可复制水泥行业的转型成功;若控制权不稳、整合不力,公司恐陷入更深的治理危机。

这袋被资本翻炒的“水泥”,最终是筑起产业大厦的基石,还是沦为财务废墟上的粉尘?答案或许就藏在范中华下一步的资本配方中。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