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充电宝新规的讨论与建议

近期民航局充电宝“新规”引发广泛讨论,这一现象反映出新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也凸显出充电宝行业监管及新规落地的复杂性。

新规引发的问题

执行标准混乱:新规未公布具体实施细则,不同航空公司和机场对充电宝处理方式宽严不一,如同“薛定谔的猫”,让乘客只能“碰运气”。而且新规仅针对国内航班,国际航班不受影响,铁路、地铁等密闭交通工具也无相关禁令,这引发网友诸多疑惑。

行业监管盲区:充电宝领域3C认证管理规定虽有过渡期安排,但过渡期内市场充电宝质量参差不齐,监管缺失,消费者难以分辨优劣。

新规落地建议

科学制定政策:华东政法大学罗培新教授指出,公共领域制度设计和实操要以科学为基础。涉及公共服务领域政策调整,可通过听证会等形式,邀请技术专家、合规专家和群众代表参与,围绕政策内容、影响及实施细节进行说明,帮助公众了解事实。

设立缓冲过渡期:为增进公共政策制定的有效性,应设立“缓冲过渡期”,让各方有时间适应新规,减少执行过程中的混乱和冲突。

行业长远发展举措

全链条监管:破解“充电宝安全困局”需涵盖生产、销售、售后、使用、回收全链条。各环节都应加强监管,确保充电宝品质和安全。

完善行业标准与监管:监管部门要完善行业标准,加大对市场尤其是电商平台的监管力度,推动建立更健全的消费者权益保障和产品质量追溯机制。

探索回收新契机:围绕消费者关心的回收问题,设立专门回收渠道,将不符合标准的充电宝交由专业机构统一更换或回收,这或许能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契机。

充电宝新规引发各方热议,消费者作为产业最末端,不应被动承受“不确定”。相关部门应认真倾听和对待这些讨论,科学制定政策、完善行业监管、推动全链条发展,让新规更好地落地实施,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充电宝行业健康发展。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