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美团优选宣布大规模关仓,仅保留广东、杭州等核心市场,这一“断臂求生”的举措,将巨头在即时零售赛道的博弈推向新高度。阿里整合饿了么、飞猪,京东多线出击,美团则选择收缩非核心业务,集中火力反杀即时零售。这场围绕“最后一公里”的战争,正演变为一场关于效率、生态与战略定力的终极对决。
一、美团优选关仓:壮士断腕背后的战略聚焦
美团优选的“大撤退”并非突如其来。作为社区团购赛道的代表,该业务曾承载美团下沉市场野心,但长期亏损使其成为集团“流血点”。此次关仓,美团释放出明确信号:放弃烧钱换规模的野蛮生长,转向精细化运营,巩固即时零售核心阵地。
亏损泥潭:社区团购的“伪命题”
社区团购依赖低价补贴吸引用户,但履约成本高企、用户粘性低、供应链复杂等问题始终无解。美团优选虽曾覆盖全国,但单均履约成本远超客单价,亏损率长期居高不下。关仓实为“及时止损”。
资源倾斜:为即时零售“输血”
关闭优选节省的现金流,将直接注入闪购、小象超市等即时零售业务。美团宣布全面拓展闪购品类、加码小象超市前置仓、开拓海外市场,显示其“All in”即时零售的决心。
战术调整:从“全覆盖”到“核心区域深耕”
保留广东、杭州等市场,因这些地区消费密度高、供应链成熟,可形成规模效应。美团意图通过“区域霸主”策略,构建难以复制的履约壁垒。
二、阿里“统一作战”:从电商平台到大消费平台的生态跃迁
阿里整合饿了么、飞猪入中国电商事业群,标志着其从“远场电商”向“近场电商+本地生活”的全面融合。蒋凡掌舵的电商事业群,正成为阿里对抗美团的核心武器。
组织架构调整:打破内部“数据孤岛”
饿了么、飞猪与淘宝天猫打通,实现用户数据、商家资源、履约网络的共享。例如,淘宝闪购订单可由饿了么骑手配送,飞猪酒旅产品可嵌入淘宝场景,形成“购物+服务”的闭环。
即时零售野心:淘宝闪购的“超预期”增长
淘宝闪购日订单量突破6000万,非茶饮订单占比75%,显示其已从“应急需求”拓展至“全品类消费”。蒋凡直言,即时零售能提升淘宝活跃度,是“未来的投资重心”。
生态协同:远场+近场的“降维打击”
阿里通过整合,构建“B2C电商+即时零售+本地生活”的立体网络。用户可在淘宝买家电,同时通过闪购买生鲜,由饿了么30分钟送达,甚至通过飞猪预订酒店,形成“一站式生活消费平台”。
三、京东“全线出击”:供应链优势能否破解即时零售难题?
京东以“0佣金”杀入酒旅市场,并宣称外卖单量增长,但其策略更像“多点试探”,尚未形成对美团的实质性威胁。
酒旅布局:供应链思维的“错位竞争”
京东切入酒旅,旨在整合供应链资源。刘强东提到,酒店、餐饮背后是“杂乱且高成本”的供应链,京东欲通过新通路事业部优化这一环节。但酒旅市场已被美团、携程高度渗透,京东需突破“流量入口”和“服务生态”两大瓶颈。
即时零售挑战:京东到家的“规模困局”
京东到家虽覆盖超1600个县区市,但订单密度远低于美团闪购。其优势在于3C家电品类,但这类商品消费频次低,难以支撑高频需求。京东需解决“低频带高频”的难题。
多线作战:资源分散的风险
京东同时布局外卖、酒旅、即时零售,虽能形成“协同效应”,但也可能因战线过长而失去焦点。相比之下,美团“集中火力”策略更显高效。
四、即时零售战局:美团的“质价比”壁垒与阿里的“生态”围剿
当前战局呈现“美团守城、阿里攻城、京东试探”的格局。
美团的核心优势:履约网络与用户心智
美团闪购覆盖2800个县区市,小象超市拥有近千个前置仓,构建起“30分钟送达”的履约壁垒。用户已形成“急用找美团”的心智,这是阿里、京东短期内难以复制的。
阿里的进攻武器:流量与生态协同
淘宝8亿月活用户为闪购提供天然流量池,饿了么百万骑手与淘宝闪购订单打通后,履约成本有望下降。若阿里能将高毛利酒旅业务与即时零售结合,或形成“低价引流+高毛利变现”的闭环。
京东的突破口:供应链差异化
京东需将3C、家电供应链优势延伸至即时零售,例如通过“小时达”销售手机、家电,但需解决“低频需求”与“高履约成本”的矛盾。
五、未来展望:即时零售的“终局”与“变量”
终局猜想:生态化竞争取代单一模式
即时零售将演变为“电商平台+本地生活+物流供应链”的复合竞争。阿里的大消费生态、美团的履约网络、京东的供应链能力,或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关键变量:技术创新与监管政策
无人配送:若技术成熟,可大幅降低履约成本,重塑竞争格局。
反垄断监管:若巨头被限制“二选一”或数据共享,可能削弱阿里、美团的优势。
用户端:从“价格敏感”到“服务敏感”
随着消费升级,用户更关注“送得快、送得好”,而非单纯低价。美团的“质价比”策略与阿里的“生态服务”均符合这一趋势。
结语:美团优选的关仓,是巨头博弈即时零售的缩影。阿里以“生态”围剿,京东以“供应链”突围,而美团选择“断臂求生”,集中火力捍卫核心阵地。这场战争没有终局,只有不断的策略迭代与效率比拼。对于消费者而言,巨头缠斗或带来更优质的服务;对于行业而言,这或许正是中国商业生态进化的必经之路。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