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16日下午,以色列伊朗首都德黑兰市中心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广播电视台(IRIB)总部发动精准打击,造成至少一名工作人员死亡、多人受伤。这是本轮伊以冲突中,以色列首次将打击范围扩展至伊朗国家媒体机构,引发国际社会对战争伦理与新闻自由的激烈讨论。

直播画面记录袭击全程 女主播强忍爆炸声谴责侵略
据央视新闻报道,袭击发生时,伊朗国家电视台正进行直播节目。镜头中,女主播在播报新闻间隙,背景突然传来剧烈爆炸声,演播室玻璃幕墙剧烈震颤。尽管直播信号短暂中断,但女主播未离席,继续用英语谴责以色列“侵略行径”,直至二次爆炸导致信号完全中断。社交媒体流传的航拍画面显示,袭击引发的大火吞噬了电视台主体建筑,浓烟在德黑兰第三区上空形成巨大烟柱。

伊朗国家电视台台长佩曼·杰布尔里当晚发表声明称,以军F-35战机发射的精确制导炸弹击中大楼东翼,造成38岁的资深摄像师阿里·礼萨·阿巴迪伤重不治。阿巴迪在爆炸发生时正执行拍摄任务,其遗体在废墟中被发现时仍佩戴着工作证。另有7名技术人员在袭击中受伤,其中两人伤势严重。

以军称“合法军事打击” 伊朗斥责“针对平民的恐怖主义”
以色列国防军在袭击后发表声明,声称IRIB大楼“被伊朗革命卫队用于协调针对以色列的恐怖袭击和宣传活动”,并强调以军在行动前已通过电话和短信向周边居民发出撤离警告。然而,这一说法遭到伊朗方面驳斥。杰布尔里展示的电视台内部结构图显示,新闻编辑部与军事设施分处不同楼层,且大楼内未存放任何武器装备。

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国防部长约阿夫·加兰特在袭击前数小时曾公开威胁:“伊朗的国家宣传机器即将消失。”这番言论与以军行动的时间线高度吻合,引发对以色列“定点清除”媒体机构的质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发言人表示“对攻击民用媒体设施深感忧虑”,呼吁冲突双方遵守国际人道法。

冲突升级触点多米诺效应 全球产业链再遭冲击
此次袭击标志着伊以对抗进入新阶段。自6月13日以色列发起“Operation Rising Lion”行动以来,双方已展开三轮跨境打击。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导弹基地及军事指挥系统的打击,迫使伊朗将报复目标从军事设施转向民用基础设施。分析人士指出,攻击国家电视台具有双重战略意图:既瘫痪伊朗的舆论宣传能力,又试图打击其民族士气。

地缘政治风险外溢效应已显现。6月16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突破每桶82美元,创2024年9月以来新高;黄金价格单日涨幅达2.3%,显示市场避险情绪升温。更严峻的是,霍尔木兹海峡安全形势恶化,该海峡承担着全球20%石油运输,若冲突扩大导致航道受阻,国际能源市场将面临系统性风险。

新闻自由与战争伦理边界受拷问
国际记者联合会发表声明谴责此次袭击,指出“针对媒体设施的攻击等同于压制公众知情权”。保护记者委员会强调,即便媒体机构被用于军事目的,攻击行为也需符合相称性原则,避免过度伤害平民。伊朗外交部已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正式投诉,要求调查以色列“系统性攻击媒体自由”的行为。

随着冲突持续,以色列北部阿拉伯社区与犹太社区的安全差距、伊朗媒体设施遭打击等事件,正将这场地区冲突推向更复杂的维度。如何在军事目标与平民保护、战略打击与新闻自由间划定界限,成为国际社会必须直面的难题。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