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背景与核心争议

2025年7月,郑州多家酒店联合举报携程平台通过“调价助手”工具擅自修改其房间价格及活动折扣,引发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携程回应称该工具旨在“帮助酒店适应市场价格、提升竞争力”,但商家指出,调价行为未经允许,且与携程在其他平台的更低价格“跟价”有关,导致其利润受损。黑猫投诉平台显示,类似投诉达110条,涉及“强制开通”“反复开关”等问题。

二、法律定性:携程行为涉嫌多重违法

违反《价格法》第十一、十四条

经营者自主定价权受侵害:根据《价格法》第十一条,酒店作为经营者享有自主制定市场调节价的权利。携程未经商家同意,通过技术手段强制调价,直接剥夺了酒店的定价自主权。

不正当价格行为:若携程通过虚假价格手段(如标低实际结算价)诱导消费者,或为排挤竞争对手故意压低价格,可能构成《价格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利用虚假的价格手段诱骗交易”或“低于成本价倾销”。

违反《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

平台不得利用技术手段对商家“附加不合理条件”。携程通过“调价助手”自动扫描竞对价格并强制调价,属于利用算法对商家交易价格进行不合理限制,涉嫌违反该条款。

违反《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

明确禁止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对商家交易价格进行不合理限制。携程的“跟价”机制可能被认定为滥用技术优势,干扰市场正常竞争秩序。

三、司法实践与案例参照

绍兴“大数据杀熟”案:法院认定携程未履行如实报告义务,存在价格欺诈,判决“退一赔三”。此案表明,司法系统对平台利用技术手段操纵价格持否定态度。

黑猫投诉数据:110条投诉中,多数提及“未经同意开通调价助手”“反复开关”,印证商家对平台控制权的强烈不满,进一步佐证携程行为的系统性违规。

四、潜在后果与行业启示

行政处罚风险:若郑州市监局调查证实携程存在系统性压价,可能依据《电子商务法》第八十二条,处以5万至200万元罚款。

民事赔偿责任:商家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赔偿损失,或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主张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行业规范趋势:此案可能推动监管部门出台OTA平台定价规则,要求平台在技术干预前需获得商家明确授权,并保障价格透明度。

五、结论与建议

携程“调价助手”事件暴露了平台经济中技术权力与商家权益的冲突。从法律角度看,携程行为已涉嫌违反多部法律法规,需承担行政与民事责任。建议商家积极留存调价记录、沟通凭证等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监管部门应加快出台平台定价行为规范,明确技术干预的边界,防止“算法霸权”侵蚀市场公平。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