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列表

直接致电20多名伊朗高级将领,以色列对伊高官发动死亡威胁“心理战”

以色列对伊朗发动的这场“心理战”,本质是现代非对称战争中“认知域作战”的极端演绎,其战术设计与战略意图呈现出三个维度的深意:1. 战术维度:精准恐惧的“死亡预告”以色列特工的威胁电话并非随机恐吓,而是精心设计的心理攻势。通话中提及的“爆炸无人机”与“建筑内炸药”暗杀手段,直接对应伊朗高层近期遭遇的精准打击案例,形成现实与威胁的闭环。要求对方录制“断绝关系视频”并上传“电报”平台,更是将传统暗杀升级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大使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前对伊朗与以色列停火协议的表态:不能再有欺骗了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大使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前对伊朗与以色列停火协议的表态,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相关言论,揭示了当前中东局势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以下是对此事件的深入分析:一、事件背景与时间线梳理6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以色列和伊朗已就“全面彻底停火”达成一致。6月24日:伊朗和以色列均表示接受停火协议。随后,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并再度发动袭击。特朗普在早间称,以色列

伊以“碟中谍”:情报战线上的生死博弈与战略博弈

停火协议背后的暗流:情报战的持续较量尽管伊朗与以色列在6月24日相继宣布停火,但双方在情报领域的博弈却远未结束。就在停火声明发布前夕,伊朗处决了为摩萨德效力的间谍马吉德·莫萨耶比,而以色列也逮捕了3名涉嫌为伊朗提供情报的以色列人。这种“以血还血”的报复行动,暴露了两国在情报战线上根深蒂固的敌意。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停火后强调“战争结束,开启重建”,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却暗示“停火协议的稳定性取决

深度解析:伊朗为何在10天内遭美以三次战略欺骗?

2025年6月的中东局势,因美以对伊朗的精准打击与战略欺骗,呈现出一场危险的地缘政治博弈。伊朗在短短10天内接连遭受三次重大战略欺骗,暴露出其决策层对美以战略意图的严重误判,也折射出中东权力格局的深刻嬗变。第一骗:谈判桌下的致命突袭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发动代号“狮子的力量”的空袭行动,精准打击纳坦兹核设施、导弹工厂及军事指挥中心,造成78人死亡、329人受伤,包括伊朗革命卫队空军司令哈吉扎德等

伊外长质问:伊朗何以“重返”谈判桌?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提出“伊朗何以‘重返’谈判桌”的质问,折射出伊朗在当前国际格局下的复杂外交博弈与战略考量。结合其近期外交动向及地区局势,可从以下层面解读这一表态的深层逻辑:一、伊朗“重返”谈判桌的背景与现实需求伊核协议谈判的僵局与突破压力自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伊朗逐步突破协议限制,但欧洲国家未能兑现经济补偿承诺,导致谈判陷入停滞。2024年伊核协议恢复履约谈判破裂后,伊朗面临更严厉

习近平应约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 双方就中东局势深度交换意见并提出联合倡议

2025年6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电话会谈,重点围绕持续紧张的中东局势展开战略沟通。两国元首就地区安全风险、危机化解路径及国际协作机制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多项重要共识。普京总统向中方详细通报了俄方对当前中东危局的研判。他指出,以色列近期对伊朗核设施的潜在打击计划极具危险性,或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冲突外溢。俄方认为,任何形式的军事升级均不符合地区国家根本利益,伊朗核问题必须回归

狂轰滥炸48小时后,以色列空军突然懵了:我们掉进了伊朗骗局?

中东的夜空从未如此喧嚣。过去48小时,以色列空军F-35I战机编队如同幽灵般穿梭云层,将2000磅炸弹倾泻在伊朗国土深处。但当硝烟渐散,五角大楼卫星图像传回的瞬间,特拉维夫指挥中心陷入死寂——那些被标注为"核设施""导弹基地"的坐标点,此刻只剩荒漠中触目惊心的弹坑,而伊朗真正致命的核心设施,竟完好无损地隐匿于地下。这场被渲染为"中东版外科手术式打击

伊朗:直面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局

七国集团(G7)峰会尚未落幕,特朗普已提前离席。这位美国前总统在返回华盛顿的"空军一号"专机上,对法国总统马克龙展开猛烈抨击。这场外交风暴的焦点,并非马克龙揣测的"美以伊停火斡旋",而是特朗普政府正酝酿的、可能彻底改变中东格局的军事行动——迫使伊朗"无条件投降"。一、特朗普的"最后通牒":从外交辞令到军事讹诈在万米高空

以伊冲突引发油价飙升,俄罗斯财政危机现转机

以伊冲突引发油价飙升,俄罗斯财政危机现转机——地缘博弈重塑能源格局,莫斯科能否抓住“战争红利”?当以色列导弹划破德黑兰夜空,全球能源市场迎来剧烈震荡。这场看似局部的军事冲突,却意外成为俄罗斯财政命运的转折点——国际油价在短短数日内从58美元低谷飙升至78美元,为深陷赤字泥潭的克里姆林宫送来“救命弹药”。一、油价飙升:地缘冲突重塑能源账本“战争溢价”改写市场逻辑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的突袭,让布伦特

国补红利下的618暗战:苹果以价换量登顶,小米紧追,手机市场格局生变?

当“以旧换新”国家补贴叠加618大促,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迎来久违的狂欢。IDC数据显示,5月1日至6月7日,国内手机销量达3020万台,同比增长8%。在这场消费盛宴中,苹果凭借iPhone 16 Pro系列的大幅降价,上演了一场“王者归来”的戏码,而小米等国产品牌则以机海战术紧咬不放。苹果:降价换增量,国补成“救命稻草”“5499元买iPhone 16 Pro”——这条爆炸性消息在618前夕引爆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