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9日关税重启大限临近之际,特朗普政府贸易谈判策略发生重大转变,从追求全面互惠协议退而寻求更有限的分阶段协议,这一变化背后是复杂的利益权衡与多方的博弈。

策略调整的背景与表现

特朗普政府4月2日公布面向全球的对等关税,引发全球贸易市场震荡,随后暂停对大多数贸易伙伴的对等关税,期限90天至7月9日。然而,此前承诺在暂停期内达成90项贸易协议的宏大计划难以为继,如今美国官员正与参与度高的国家寻求分阶段协议,打算在截止日期前就少数贸易争端达成“原则性协议”。同意较窄协议的国家可免于更严厉互惠关税,但在棘手问题继续谈判期间,仍需承担现有的10%关税。

策略调整下的复杂局面

双轨制增加谈判难度

美国这种一边威胁征收新关税,一边又对达成协议持开放态度的双轨制,凸显了谈判的困难。特朗普长期将贸易作为迫使其他国家让步的手段,此前就通过威胁结束贸易谈判,成功让加拿大在数字税上做出让步。加拿大宣布对美国科技公司征收数字服务税后,美国立即终止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加拿大财政部随后便取消数字服务税以推进贸易谈判。这种做法让外国谈判代表对美国下一步行动充满困惑与担忧。

新关税前景不明阻碍谈判

美国商务部对铜、木材等众多商品启动国家安全调查(第232条调查),同时几个正在与美国认真谈判的国家寻求减免现有的汽车及其零部件、钢铁和铝等行业关税。但美国日后可能征收的新行业关税前景不明朗,这严重阻碍了谈判进程。而且,特朗普是否会坚持结束90天休战计划也存在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了谈判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部分国家的应对与进展

面对美国的贸易策略调整和关税威胁,部分国家积极寻求应对之策。据媒体7月1日报道,印度正寻求与美国在本周内达成一项临时贸易协定,以避免高达26%的对等关税。这一临时协定将为全面双边贸易协定奠定基础,两国计划在秋季前完成全面协议的第一阶段内容。这或许是特朗普宣布关税政策以来,美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达成的首批协议之一,也为其他国家与美国的贸易谈判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范例。

特朗普政府在关税大限前的贸易谈判策略调整,是其在贸易保护主义思维下的无奈之举,也是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这种调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短期内全面关税重启带来的冲击,但也为未来的贸易谈判埋下了诸多隐患,使得全球贸易局势依然充满变数。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