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份抽查病历中113份存在过度医疗行为,患者手术率超90%——当黄石市卫健委2022年揭开幕布,黄石博仕肛肠医院的违法操作令人触目惊心。这张远超当地平均水平40%的手术率背后,是系统性医疗欺诈的冰山一角。
低价诱饵与天价账单的陷阱
"电子肛门镜30元""幽门螺杆菌检查80元"——互联网平台铺天盖地的低价广告,将患者引入精心设计的陷阱。"说是几百元检查,最后都被迫花上万元!"患者杨女士的控诉引发众多网友共鸣。调查显示,这家2015年成立的民营医院年均手术量超1500台,80张床位成为暴利生产线。
违规操作的三重罪证
手术指征滥用
医生肖某的接诊记录极具代表性:一名仅半月排便困难的中老年患者,经检查未达手术标准,却被以"内痔点位多"为由推上手术台。卫健部门确认,该院普遍存在对非手术适应症患者实施手术的行为。
医疗流程崩坏
"门诊医生直接定手术方案,入院当天就开刀。"黄石卫健委熊应红科长指出,这严重违反"门诊初筛-住院复核-多级会诊"的规范流程,剥夺患者二次确认权利。
术中耗材欺诈
案件材料揭露更隐秘的敛财术:医生常在手术中擅自更换高价耗材。面对质疑,则以"原器械不适用"等借口搪塞,使患者沦为待宰羔羊。
穿透式监管的破冰之剑
黄石市检察院对此提起公益诉讼,开创性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三倍惩罚性赔偿:判处医院支付53万余元至公益损害赔偿金账户(2023年5月执行完毕)
监管模式突破:弥补行政执法手段不足,为全国惩治过度医疗提供司法范本
民营医疗的生死拷问
"该院肛肠技术本属地区前列,若能规范经营本可造福患者。"医疗界人士的痛心折射深层矛盾。资料显示,该院股东集团在全国多地开设同类医院,资本扩张与医疗伦理的冲突显露无遗。
北京晚报的评论直击本质:当手术台沦为"收银台",当无价生命被标价出售,法律的手术刀必将斩向越界者。此案犹如一记警钟——在医保监管持续强化、公益诉讼利器出鞘的当下,任何将患者视为提款机的医疗机构,终将付出毁灭性代价。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