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贸易谈判的火药味正持续升级。特朗普政府一面挥舞关税大棒,一面施压日本在汽车、农业等领域全面让步;而日本首相石破茂却罕见强硬回击,直言“贸易合作才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正道”。这场博弈不仅暴露了美日同盟的裂痕,更折射出全球贸易秩序的深刻动荡。
特朗普的“关税核弹”与日本的战术周旋
7月2日,特朗普再度威胁对日本商品加征最高35%的关税,远超其4月宣布的24%基准税率。这一极限施压策略背后,是特朗普对谈判进展的极度不满。他公开指责日本“压榨美国数十年”,甚至以“大米禁令”为例,炮轰日本市场封闭。然而,日本方面却直呼“冤枉”——熟悉谈判的日方人士透露,美方从未在正式磋商中提及大米问题,特朗普的指控更像是即兴发挥的谈判筹码。
日本的应对堪称“绵里藏针”。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虽表示“不评论个别发言”,但明确拒绝在农业领域让步;石破茂更在G7峰会期间硬气表态:“汽车产业是国家核心利益,绝不让步。”这种态度与日本过去对美“委曲求全”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日本国内农业利益集团与自民党根基深度绑定,石破茂政府不敢轻易妥协;另一方面,中国对美反制措施的示范效应,也让日本看到“以硬碰硬”的可能性。
美日博弈的深层矛盾:既要、又要、还要的美国与算计成本的日本
特朗普对日本的诉求堪称“贪婪清单”:要求日本扩大美国农产品进口、承担4倍驻日美军费用、推动日元升值以削减贸易逆差,甚至逼迫日本参与对华科技封锁。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逻辑,让日本陷入两难。
日本并非没有妥协空间。为表“诚意”,日方曾主动提议与美国合作开发稀土回收技术,试图以技术合作替代市场开放。但这一提议被美方嗤为“隔靴搔痒”——日本83%的稀土仍依赖中国进口,根本无法帮助美国摆脱对华依赖。更令日本焦虑的是,特朗普已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试图通过“分化亚洲”策略逼日本就范。
全球变局下的美日同盟:信任崩塌与战略再定位
这场博弈的实质,是美日同盟从“主从关系”向“利益交换”的蜕变。日本民调显示,仅22%的民众信任美国,其中仅3%“非常信任”。这种信任危机源于美国“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过去日本为美国火中取栗,如今却反被关税大棒针对。
对日本而言,硬扛美国需承担风险,但妥协代价更高。若开放农业市场,日本农民将掀起政治海啸;若配合对华脱钩,则可能失去最大贸易伙伴。在此背景下,日本选择“以拖待变”,既不彻底翻脸,也不轻易让步,试图熬到特朗普政府让步。
中国的角色:反制威慑与全球格局重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此轮博弈中的存在感显著增强。中方已明确警告:“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国利益换取关税减免。”这种表态既是对美日勾连的震慑,也是对日本的战略提醒——在中美博弈中,日本若完全倒向美国,可能面临“两头空”的风险。
结语:同盟的黄昏与多极化的黎明
美日贸易战折射出全球秩序的深刻变迁:美国试图用关税大棒重塑供应链,日本则在夹缝中谋求战略自主,中国则以反制措施重塑博弈规则。这场博弈没有赢家——美国可能赢得短期利益,但会加速盟友离心;日本虽暂时保住底线,却难掩对美信任崩塌;而全球多边体系,正在单边主义的冲击下摇摇欲坠。
历史终将证明:靠威胁与讹诈维系的同盟,终将败于利益与尊严的算计。当美国开始对盟友“插刀”,一个旧时代的落幕,或许正为新秩序的诞生腾出空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