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时间7月2日,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肖恩·帕内尔在五角大楼记者会上抛出重磅声明,宣称美军本月初对伊朗三处核设施实施的精确打击已达成战略目标,"经多方情报评估,伊朗核武器研发进程被迫中断12至24个月"。这是白宫首次就军事行动效果给出具体时间表,但该结论随即遭遇国际社会广泛质疑。

尽管特朗普政府多日来持续渲染"决定性胜利",但卫星图像分析机构、欧洲情报部门及联合国核监督机构均未证实美方说法。路透社援引匿名外交官消息称,伊朗纳坦兹铀浓缩基地地下设施仅遭受"有限表层破坏",其核心离心机群可能已提前转移至山区加固工事。值得关注的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格罗西当日向安理会闭门通报时,仅确认监测设备在空袭中受损,对核材料转移情况三缄其口。

同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在另一场记者会上对伊朗采取更强硬姿态,抨击德黑兰当局"公然践踏防扩散体系"。此前数小时,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正式签署法令,宣布自即日起暂停执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中规定的强化核查条款。这意味着IAEA核查人员将失去对伊朗未申报核设施的突击检查权,仅能维持基础保障监督。

这场外交风波折射出美伊博弈的深层困境:华盛顿坚持通过极限施压遏制伊朗核能力,而德黑兰则以技术对冲应对制裁。值得警惕的是,维也纳谈判破裂后,伊朗已将铀浓缩丰度提升至60%武器级门槛,其福尔多地下设施的离心机数量较三年前增长三倍。尽管白宫声称军事打击延缓了危机,但联合国裁军事务高级代表中满泉警告:"武力选项只会引发更危险的军备竞赛螺旋。"

当前,中东地缘政治格局正经历剧烈震荡。以色列军方本周将全国警戒级别提升至"第三级战备",沙特阿拉伯则罕见公开支持恢复伊核协议全面谈判。在这场核危机与代理人战争交织的博弈中,任何误判都可能引爆新的地区火药桶。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