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特朗普政府对全球贸易伙伴实施的"对等关税"豁免窗口关闭仅剩21天,高盛首席经济学家简·哈祖斯在最新研报中作出关键预判:基于美方与主要经济体谈判进展及市场承受力考量,白宫极有可能选择延长关税暂缓期,而非在7月9日这个敏感时点重启贸易战火。这一预测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上周释放的谈判诚意信号形成政策共振,为全球贸易体系注入重要预期管理信号。

一、关税政策演变:从贸易大棒到谈判筹码

回溯这场波及全球的关税博弈,特朗普政府今年4月签署的两项行政令构成政策核心:一方面设立10%的"全球基准税率",另一方面授权对特定国家加征最高达50%的惩罚性关税。这场突如其来的关税风暴曾引发美股剧烈震荡,标普500指数单周跌幅达3.8%,VIX恐慌指数飙升至28.7,凸显市场对贸易保护主义升级的深度忧虑。

为避免贸易战全面爆发,白宫在政策落地后火速调整策略,宣布对绝大多数经济体实施90天关税豁免。高盛跟踪数据显示,这段缓冲期内美方与27个主要贸易伙伴启动双边磋商,其中加拿大、墨西哥、英国已进入"快速谈判通道",有望通过单独协议规避关税壁垒。

二、高盛研判:关税税率或呈阶梯式攀升

哈祖斯团队构建的量化模型揭示了美国关税政策的潜在演进路径:当前10%的基准税率仅是政策调整的起点,年内可能呈现"三段式"升级轨迹:

基础税率固化:维持现有10%全球基准税率,覆盖约76%的进口商品,这部分关税收入预计每年可增加财政收入约420亿美元;

针对性关税叠加:对半导体(25%)、通信设备(25%)、医药原料(20%)、电解铜(18%)等战略行业实施精准加征,这部分关税或将影响约1.2万亿美元贸易额;

惩罚性关税储备:保留对特定国家加征50%关税的选项,作为贸易谈判的终极威慑手段。

该模型测算显示,至2024年末美国综合关税税率可能攀升至14.5%-15.2%区间,较贸易战前水平提升4.3-5个百分点。但哈祖斯强调,实际税率水平将高度依赖谈判进展,存在显著下行弹性空间。

三、市场影响:从恐慌性抛售到结构性分化

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正深刻重塑全球资本配置逻辑:

汇率市场:美元指数在关税政策波动期呈现"避险-风险"双属性,4月政策宣布当日美元指数飙升0.8%,但随着谈判推进逐步回落至104.3区间;

权益市场:标普500指数中关税敏感型板块(半导体设备、工业机械)波动率上升至32%,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24%;

债券市场: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政策不确定性高峰期下行18个基点,反映市场对贸易摩擦拖累经济增长的担忧。

值得关注的是,结构性套利机会正在显现。高盛策略团队建议增持两类资产:一是具备全球供应链整合能力的跨国企业,二是受益于关税壁垒的本土制造业龙头。

四、谈判博弈:三大关键变量左右政策走向

当前美方与贸易伙伴的磋商呈现三大焦点:

数字贸易规则:围绕跨境数据流动、数字服务税等议题的谈判进入实质阶段,欧盟提出的《数字市场法案》修正案或成为破局关键;

供应链韧性:美方重点推动"近岸外包"合作,墨西哥北部工业区、加拿大安大略省已纳入重点考察范围;

能源合作:液化天然气出口认证、碳关税互认等议题取得突破,或为传统贸易领域谈判创造有利条件。

贝森特上周在国会听证会上释放的信号值得玩味:其强调"谈判诚意比截止日期更重要",这暗示美方可能采取"分阶段达成、滚动式实施"的谈判策略,既保持政策灵活性,又避免市场过度波动。

五、全球应对: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布局

面对美国关税政策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主要经济体已启动多层次应对机制:

欧盟:加速推进"全球门户"计划,计划未来五年投入3000亿欧元构建独立供应链;

中国:在RCEP框架下深化区域贸易合作,前5个月对东盟出口增速达10.3%,显著高于整体出口增速;

新兴市场:越南、印度等国抓住产业转移机遇,电子制造业FDI流入量同比增长27%。

在这场重塑全球贸易版图的博弈中,企业端的应对策略更显主动。特斯拉上海工厂启动"中国+1"供应链多元化方案,苹果公司则将印度产能占比提升至7%,这些微观层面的调整正在重构全球产业链生态。

站在关税豁免窗口关闭的倒计时节点,全球贸易体系正面临历史性抉择。高盛的预测报告揭示了一个核心逻辑:在通胀压力与经济增长的双重约束下,贸易政策正从单边主义转向"有管理的全球化"。这场博弈的最终走向,或将取决于各国能否在数字规则、供应链安全、气候合作等新领域找到利益交汇点。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结构性机遇,或许比猜测政策拐点更具战略价值。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