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就稀土出口管理问题作出明确表态:中国将依法依规持续优化审查流程,加速合规稀土出口许可申请的审批工作。这一政策宣示既彰显了中国作为全球稀土供应链核心环节的责任担当,也为国际社会吃下“定心丸”——在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同时,中国始终以开放姿态推动全球稀土产业健康发展。

一、依法合规:稀土出口管理的“中国准则”

稀土作为不可再生战略资源,是新能源、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维生素”。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35%以上,承担着全球90%的稀土供应。面对这一特殊地位,中国始终以“法治化、规范化”为准绳,构建起覆盖稀土开采、生产、出口全链条的管理体系。

此次商务部明确“依法依规”的审查原则,包含双重深意:

对内严守合规底线:通过《稀土管理条例》等法规,严格限制非法开采、杜绝资源浪费,确保稀土出口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

对外强化透明预期:以明确的法律框架和审批标准,为国际企业提供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避免“政策风险”成为贸易阻碍。

二、加速审查:稳链与开放的平衡术

“不断加快审查”的表述,释放出中国优化稀土贸易服务的积极信号。这一政策调整背后,是多重战略考量:

保障全球供应链韧性:当前,全球新能源产业正处于爆发式增长期,稀土需求持续攀升。中国加速合规出口审批,有助于缓解国际市场供需矛盾,避免因资源短缺导致产业链断裂;

倒逼产业升级:通过出口许可的“筛选机制”,引导国内稀土企业向高端制造、精深加工领域转型,提升中国在全球稀土价值链中的地位;

反制单边主义:面对个别国家试图构建“去中国化”稀土供应链的图谋,中国以高效、透明的出口管理,巩固自身作为全球稀土市场“稳定器”的角色。

三、对话合作:构建稀土治理新范式

商务部提出“加强与相关国家出口管制沟通对话”,标志着中国稀土战略从“单边管理”向“多边协作”升级。这一转变蕴含三重机遇:

技术合作:与欧美日韩等稀土消费大国共建技术研发平台,突破稀土永磁材料、高端催化剂等“卡脖子”技术;

标准互认:推动建立国际稀土贸易合规认证体系,减少重复审查,降低企业合规成本;

绿色伙伴关系:以稀土出口为纽带,与进口国联合制定环保开采标准,遏制非法开采对生态的破坏。

四、全球视角:稀土博弈背后的产业变局

中国稀土政策的优化,正深刻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对发达国家:美国、欧盟等经济体需重新评估“稀土本土化”战略的可行性。数据显示,重建一条从开采到精炼的完整稀土产业链,需耗资超250亿美元且耗时10年以上,与中国合作仍是最优选择;

对发展中国家:马来西亚、越南等国虽探明稀土储量,但缺乏冶炼分离技术。中国可通过技术输出,助力其提升资源附加值;

对跨国企业:特斯拉、苹果等巨头将受益于更稳定的稀土供应,加速其新能源产品全球布局。

结语:稀土之争,实为规则之争

中国加速稀土出口许可审查,绝非简单的贸易政策调整,而是一场关于全球资源治理规则的深刻变革。当个别国家试图以“国家安全”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时,中国选择以法治化、市场化的方式,构建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稀土贸易体系。这既是对“脱钩断链”论调的有力回击,更是对全球产业链稳定发展的庄严承诺。未来,随着中国稀土战略的持续深化,一个更加多元、平衡、可持续的全球产业新秩序正在形成。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