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直播中提及将关闭多家门店的消息引发舆论热议。面对“胖东来将关闭多家门店”的传言,企业官方深夜发文澄清,称这是对直播内容的误读。这场风波背后,既折射出胖东来独特的经营哲学,也暴露出公众对零售行业转型升级的认知差异。

一、闭店真相:老店升级与战略聚焦

闭店范围与原因
根据直播内容及官方说明,胖东来计划关闭的门店包括:

生活广场店:2002年开业的老店,2025年销售额超8亿元,但因设备老化、租约即将到期(2026年合同到期),将逐步关闭。

人民路店、五一路店:早期小型门店,因品质跟不上发展需求被列入调整名单。

其他小店:部分早期规模较小的门店,因经营模式老化而关闭。

数据支撑的决策逻辑

销售表现:截至2025年6月22日,胖东来集团销售额达112.92亿元,时代广场店单店销售额达27.83亿元,占比超24%。老店虽盈利,但单店效率与新兴门店差距显著。

成本考量:老店维护成本逐年上升,而胖东来计划将资源向时代广场店等核心门店倾斜,后者2025年销售额预计达60亿元,盈利能力更强。

战略转型信号
于东来在直播中强调:“企业规模超出管理半径,不想让员工被内卷绑架。”这揭示了胖东来主动控制扩张速度、聚焦单店品质的核心逻辑。2025年胖东来将销售额目标控制在200亿元以内,净利润目标为10亿元,避免盲目扩张导致服务品质下降。

二、公众误读:从“关店潮”到“战略收缩”

舆论场的两极分化

误解来源:部分媒体将“关闭部分老店”解读为“胖东来将关闭多家门店”,忽视了企业“以新店替代老店”的升级计划。

消费者反应:许昌市民连夜排队购物,既是对胖东来品牌的信任,也反映出公众对零售行业“关店即衰退”的惯性思维。

胖东来模式的特殊性

反规模扩张逻辑:当同行沉迷“万店计划”时,胖东来选择“一城一店”模式,通过深耕区域市场提升用户黏性。时代广场店70%以上的会员复购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人文关怀溢价:胖东来为员工提供六险一金、平均月收入9000元、每周工作不超过36小时、年休假40天等福利,这些成本最终转化为服务品质,形成竞争壁垒。

三、行业启示:零售业的“慢哲学”

规模与品质的平衡术
胖东来案例揭示,零售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在门店数量,而在单店价值厚度。关闭老店并非衰退,而是通过资源再配置实现:

效率提升:核心门店时代广场店坪效是行业均值3倍以上。

品牌升级:新店将采用更高标准的设计和服务,强化“整洁与美感”的品牌形象。

商业伦理的回归
在价格战与流量收割盛行的当下,胖东来坚持:

反内卷立场:通过控制规模避免员工过度劳累,维护“让员工体面生活”的初心。

长期主义:将净利润用于开设新店,而非短期分红,践行“造福社会”的企业使命。

四、未来展望:胖东来的“小而美”实验

区域深耕计划
胖东来已明确“一城一店”战略,通过关闭低效老店、优化门店网络,提升单店辐射能力。这种模式在消费分级背景下更具韧性。

行业影响外溢

永辉超市合作:截至2025年6月,全国已有178家门店采用“胖东来模式”调改,计划2026年春节前完成300家门店改造,标志着胖东来经验开始规模化输出。

商业哲学输出:于东来提出的“真诚与善良的力量”正成为行业反思“规模至上”的标尺。

结语:关店背后的商业文明突围

胖东来闭店风波,本质上是一场关于零售业本质的辩论。当行业沉迷于数字游戏时,胖东来用行动证明:商业的终极竞争力,在于对人的尊重——无论是员工、消费者,还是城市社区。这场“逆向撤退”,或许正是对“增长崇拜”最温柔的抵抗。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