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优选战略收缩与小象超市崛起,折射出社区团购赛道洗牌与即时零售新战场的开启。这一调整背后蕴含着行业格局的深刻变革与美团的战略转型逻辑,可从三个维度解读:
一、社区团购模式困境:规模不经济下的必然退场
盈利瓶颈凸显
美团优选覆盖2000余县市却年亏50亿,暴露了社区团购“以亏损换规模”模式的致命缺陷。低客单价(平均约15元/单)、高履约成本(仓储、分拣、配送占比超20%)与价格战内耗,导致单均亏损长期无法覆盖。即便保留的广东、浙江两省盈利,也难以支撑全国化亏损。
零和博弈终结
多多买菜虽年GMV达2000亿,但增长停滞、盈亏平衡,且通过“接盘”美团优选商家加速收割市场。社区团购已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美团选择“断臂止损”,避免持续消耗资源为对手做嫁衣。
战略价值兑现
美团优选虽未盈利,但验证了全国零售网络搭建能力,积累了供应链经验(如生鲜直采、网格仓管理)。这些能力将迁移至小象超市与快驴,实现“失败业务”的价值再利用。
二、小象超市:美团即时零售的“终极答案”
模型跑通,盈利可期
小象超市通过前置仓模式实现“生鲜+日百”一站式服务,单量密度提升后履约成本可降至10%以内(行业平均15%-20%)。其已验证在华东、华南市场的盈利能力,且通过“跟价系统”保持价格竞争力,毛利率优于社区团购。
错位竞争山姆,复制成功路径
小象瞄准山姆已验证的高购买力城市(如北上广深及新一线),但采取差异化策略:
客群:聚焦中产家庭日常需求,而非山姆的中高端会员制;
商品:通过“大仓+前置仓”实现SKU近万种,覆盖生鲜全品类;
履约:15分钟极速达碾压传统商超,构建体验壁垒。
组织效率驱动
小象超市学习朴朴超市的品类运营、叮咚买菜的供应链管理,并依托美团本地生活生态(如外卖骑手网络)优化配送效率,实现后发先至。
三、美团零售战略转向:从“规模狂奔”到“精耕细作”
资源再分配
关闭优选省区可释放百亿级资金,投向AI、无人配送等长期技术,以及小象超市的全国扩张(目标30-40城)。同时,优选供应链团队转岗至快驴(餐饮B2B)和小象,强化零售板块协同。
应对竞对围剿
京东、淘宝加码即时零售(如京东秒送、淘宝小时达),美团需巩固先发优势。小象超市的扩张既是对山姆的防御,也是对盒马、朴朴的进攻,旨在抢占“高频+高粘性”的食杂零售入口。
长期使命落地
王兴将“食杂零售”列为未来十年核心方向,小象超市承载着美团“帮大家吃得更好”的使命。通过控制生鲜供应链(源头直采+自有品牌),美团可提升毛利空间,最终实现“零售+科技”的生态闭环。
结语:社区团购落幕,即时零售决战开启
美团优选的收缩标志着社区团购“烧钱换市场”时代的终结,而小象超市的崛起则开启即时零售的新战场。这一转型既是美团对市场规律的敬畏(放弃低效规模战),也是对零售本质的回归(聚焦单店盈利模型)。未来,小象超市与山姆、盒马的缠斗,将决定美团能否在万亿食杂市场占据核心生态位,而这场战争的胜负手,或许就藏在每一单15分钟的极速达承诺中。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