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电话会谈,重点围绕持续紧张的中东局势展开战略沟通。两国元首就地区安全风险、危机化解路径及国际协作机制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多项重要共识。

普京总统向中方详细通报了俄方对当前中东危局的研判。他指出,以色列近期对伊朗核设施的潜在打击计划极具危险性,或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冲突外溢。俄方认为,任何形式的军事升级均不符合地区国家根本利益,伊朗核问题必须回归对话协商轨道。普京特别强调,冲突各方须切实保障第三国公民安全,避免平民伤亡引发人道主义灾难。鉴于局势仍处于动态演变阶段,俄方愿与中方保持全天候战略沟通,共同为遏制冲突升级、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习近平主席系统阐述中方原则立场,强调当前中东局势已处于危机临界点,充分印证全球正进入动荡变革加速期。他警示,若冲突持续扩大,不仅直接当事方将遭受不可逆损失,周边国家乃至全球安全架构都将面临系统性冲击。针对事态发展,习近平提出四项中国方案:

第一,以全面停火为优先目标。武力手段绝非解决争端的长效之策,只会加深仇恨循环。作为冲突关键方,以色列应立即停止军事行动,防止局势陷入"报复-升级"的恶性循环,坚决杜绝冲突向黎巴嫩、叙利亚等邻国蔓延。

第二,以平民保护为底线原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恪守国际人道法,无差别攻击平民的行为不可容忍。冲突方须建立严格的军事行动甄别机制,确保医院、学校等民用设施不受波及,并为外国公民撤离开辟安全通道。

第三,以政治谈判为根本出路。重启对话是打破僵局的唯一路径。中方主张坚定推进伊朗核问题政治解决进程,通过"阶段性协议+最终协议"的渐进模式,构建兼顾各方安全关切的地区安全架构。

第四,以国际协同为机制保障。中东和平关乎全球战略稳定,安理会应承担起《联合国宪章》赋予的职责,推动形成"大国协调+区域联动"的促和机制。具有特殊影响力的国家更应展现责任担当,而非采取火上浇油的单边行动。

习近平最后强调,中国将秉持客观公正立场,持续与各方加强危机管控协调,凝聚止战促和共识,为中东重归和平轨道注入确定性力量。

两国元首还对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给予高度评价,一致同意保持元首年度会晤传统,深化政治互信与战略协作,拓展能源、粮食、数字经济等务实合作,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此次通话持续近90分钟,充分体现中俄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高度战略默契,为动荡世界注入稳定正能量。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