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爆料称12年间救助数百名孕妇和弃婴的道禄因涉案被警方控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6月24日,新京报记者从绍兴当地获悉,案件正在调查中,多个部门正在联合处理相关事宜。以下是对此事件的详细梳理与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核心事实

道禄其人
道禄原名吴兵,1975年生于江苏南通,2010年在厦门普光寺剃度出家,法号“道禄”。自2012年起,他开始救助未婚怀孕女性及弃婴,提供医疗资源、食宿,并协助孩子抚养至18岁。据其自述,经手救助的孕妇超600人,部分孩子因生母无力抚养而寄养在其处。

案件爆发

5月中旬:道禄被绍兴警方调查,具体案由未公开。

6月24日:绍兴上虞区公安分局驿亭派出所证实案件调查中,民警正在登记报案人信息、商品购买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材料。

安置情况:上虞区民政局已接管道禄收养的20余名妇女儿童,安置于政府机构,并派专人照护学龄儿童上下学。部分孩子已被监护人接回。

莲花慈善社

2022年6月,道禄注册成立“绍兴市上虞区莲花慈善社”,业务范围为救助弱势儿童、孤儿、单亲困难孕妇等,业务主管单位为上虞区民族宗教局。

2025年2月,该慈善社法定代表人由道禄变更为其女儿吴某某(道禄出家前与前妻所生)。

二、争议焦点与潜在问题

救助行为的合法性

慈善资质:莲花慈善社为民办非企业单位,需遵守《慈善法》相关规定。若道禄以慈善名义开展活动但未合规运作(如善款流向不明),可能涉嫌违法。

抚养权问题:道禄与生母约定“代为抚养至18岁”,但此类民间收养缺乏法律保障,可能涉及《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监护权争议。

经济活动与资金流向

商业关联:道禄实控多家公司(多数已注销),并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粉丝量约100万。若慈善资金与商业收入混同,可能涉嫌挪用善款或非法经营。

证据登记:警方正在调查商品购买记录、转账记录,或指向经济犯罪(如诈骗、洗钱)。

宗教与伦理争议

寺庙态度:道禄曾因救助行为被普贤寺开除,反映宗教界对其行为存在分歧。

社会评价:支持者称其为“人间佛陀”,批评者认为其救助模式纵容未婚先孕,甚至质疑其利用宗教名义谋利。

三、法律分析:可能涉及的罪名

诈骗罪
若道禄以救助为名骗取孕妇或捐赠人财物,可能构成诈骗。需核实其是否虚构事实(如医疗资源、抚养能力)或隐瞒真相(如善款用途)。

挪用资金罪
作为莲花慈善社原法定代表人,若道禄将慈善资金用于个人商业活动或消费,可能涉嫌挪用资金。需审计慈善社财务记录。

非法经营罪
若其商业活动(如直播带货)未取得合法资质,或销售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可能违反《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

遗弃罪或虐待罪
若被安置的妇女儿童遭受不法对待,需调查道禄是否尽到抚养义务。但目前证据显示民政部门已介入,暂无虐待指控。

四、社会反响与政府应对

公众反应

支持者:认为道禄填补了社会救助空白,呼吁法律宽容。

质疑者:要求彻查资金流向,防止“伪慈善”损害公信力。

政府行动

多部门联合调查:公安、民政、妇联等介入,体现对弱势群体权益的重视。

妥善安置受助者:民政部门接管妇女儿童,确保基本生活需求,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精神。

五、事件启示与反思

民间救助的规范化
道禄案件暴露了民间慈善活动的监管漏洞。需完善《慈善法》配套政策,明确民间救助组织的准入门槛、资金监管及法律责任。

宗教与慈善的边界
宗教人士参与社会救助应区分个人善举与组织行为,避免以宗教名义从事商业活动或规避法律监管。

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对民间收养、寄养儿童,需建立备案制度,定期核查生活状况,防止监护权争议或权益受损。

六、结语

道禄案件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民间慈善的温情与困境。法律既需保护真正的善行,也要严惩借慈善之名谋利之举。目前,案件调查仍在进行中,真相有待警方进一步披露。无论结果如何,此事件都提醒我们:慈善需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唯有如此,才能守护每一份善意,不让“救助”沦为“欺骗”的遮羞布。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