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年以来,我国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加速键",以5G-A商用部署为先导、6G技术研发为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为落点的立体化推进格局正加速形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数字动能。

6G技术突破锚定智能体协同新范式
在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现场,6G与智能体的深度融合成为焦点展区。记者在模拟的灾害救援场景中看到,搭载AI大模型的机器狗、智能救援车与机械臂通过6G网络构建起实时协同系统:机器狗利用毫米波雷达探测生命体征,救援车通过太赫兹通信传输4K视频流,机械臂依托数字孪生技术精准执行破拆任务,三组智能体在6G网络0.1毫秒级时延支持下实现跨模态数据融合与自主决策。这种"空天地一体化"的智能体协同架构,正是我国6G研发的重要方向。

当前,我国已全面启动6G技术标准攻关,在超大规模MIMO、智能超表面、通感一体化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按照规划,2027年将完成6G技术试验验证,为2030年左右实现商用奠定基础。作为过渡方案,5G-A技术正加速落地,截至目前全国300余个城市已开通5G-A网络,用户规模突破千万量级,预计年底前将有超过百款终端设备支持5G-A特性,为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场景提供10Gbps峰值速率、厘米级定位等增强能力。

数字铁塔升级重构产业赋能底座
在基础设施建设端,传统通信铁塔正经历智能化变革。全国范围内,超过10万座铁塔已升级为数字感知节点,集成可见光/红外双模摄像头、微型气象站、5G基站等多元设备。以长江流域防洪预警为例,升级后的数字铁塔可实现24小时水位智能监测:高清摄像头捕捉水面刻度,激光雷达测绘堤岸形变,边缘计算节点实时运行AI洪水演进模型,预警信息通过5G-A网络秒级回传至防汛指挥中心,较传统人工巡查效率提升80%。

在交通物流领域,数字铁塔构建起"车路云一体化"感知体系。京港澳高速沿线部署的智能铁塔可同时追踪2000米范围内车辆轨迹,结合北斗高精定位数据,为自动驾驶卡车提供车道级导航服务。数据显示,试点路段货车通行效率提升35%,事故发生率下降52%。

数字产业爆发彰显新基建乘数效应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出澎湃的产业动能。今年前四月,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业务收入11.5万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4.1个百分点。在浙江,5G-A网络支撑的服装行业柔性生产线,使定制服装交付周期从15天压缩至72小时;在安徽,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矿山系统,将采掘面人员密度降低60%,资源回收率提高至92%。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加快6G候选技术方案验证,构建自主可控技术体系;二是深化5G-A在工业制造、智慧能源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三是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与垂直行业融合标准体系,释放更大技术红利。随着"连接+算力+能力"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加速成型,我国正稳步迈向数字经济强国行列。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