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简称“上海交大”,坐落于国际大都市上海,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先驱之一,学校现系九校联盟(C9)、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等国际顶尖学术共同体核心成员,被誉为“东方MIT”和“中国工程师摇篮”。

【百廿征程:栉风沐雨 薪火相传】
其历史可追溯至1896年创办的南洋公学,作为中国最早兼具现代大学特征的高等学府,开创近代中国工科教育先河。历经南洋大学堂、国立交通大学等历史时期,1959年正式定名上海交通大学。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学校响应国家号召,1956年启动西迁战略,分设上海与西安部分,铸就“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西迁精神。改革开放后,学校锐意进取,1999年合并上海农学院,2005年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联合,形成工、理、医、文、法、经、管、农多学科协同发展格局。

【学科体系:交叉融合 创新引领】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构建起徐汇、闵行、黄浦、长宁、浦东、崇明六大校区协同发展格局,下设40个学院,开设77个本科专业,形成以工为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生态。拥有5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及3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达44个,构建起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链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临床医学等学科位列全国第一,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34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

【育人体系:启智润心 英才辈出】
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强基计划”“101计划”等国家级人才培养工程,构建“通识教育+专业培养+创新实践”的三维育人模式。通过“致远荣誉计划”“IEEE试点班”等特色项目,年均选拔超千名学子进入顶尖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本科生深造率超65%。同时,依托44个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级科研平台,打造“学术特区”,支持青年学者在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开展原始创新,毕业生中涌现出多位两院院士、科技精英及行业领袖。

【科研创新:顶天立地 服务国家】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上海交大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等战略领域取得系列突破性成果,年均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超2000项,科研经费突破90亿元。建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转化医学国家科学中心”、李政道研究所等国家级科研平台30余个,产生多项“中国十大科技进展”。通过“2011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等创新工程,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华为、商飞等头部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服务“卡脖子”技术攻关。

【全球网络:开放办学 文明互鉴】
学校构建起覆盖50余个国家的全球合作伙伴网络,与300余所世界一流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主导发起“亚洲校园”“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等国际学术组织。通过“全球挑战计划”“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等项目,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跨文化人才,年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超200场,留学生规模达8000人,来自110个国家和地区。与密歇根大学、杜克大学等世界名校开展联合学位项目,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高地。

【使命担当:赓续文脉 领航未来】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海交通大学正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深化“四新”学科建设,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大海洋”“大健康”“大信息”等战略布局,打造世界顶尖学科高峰。面向2035,学校将秉持“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精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交大智慧,在新时代书写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壮丽篇章。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