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刘先生,特朗普发帖宣称,在伦敦谈判之后,中国将预先向美国提供全部磁铁和任何必要的稀土,而美方则允许中国留学生继续赴美。您如何看待这一言论?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特朗普这则帖文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暗藏玄机,其核心意图无疑是向外界释放一个强烈信号——中美伦敦谈判在非关税壁垒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达成了一项看似“互利共赢”的交易。按照他的说法,美国以继续允许中国留学生赴美留学为条件,换取了中方对美稀土出口的全面解禁。然而,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
在此前的评论中,我曾多次强调,留学生问题绝非美国手中可以随意挥舞的“大棒”,而是一把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双刃剑。美国若在留学生问题上大做文章,限制中国留学生赴美,不仅会损害中美人文交流,也会对美国自身的教育产业和科研创新造成负面影响。毕竟,中国留学生为美国高校带来了丰厚的学费收入,也为美国的科研团队注入了新鲜血液。
从当前的中美经贸格局来看,若在关税战领域内中美陷入平手与僵局,那么在非关税领域内,中国凭借稀土这一战略资源,已然对美国完成了反杀,中美之间的攻守态势已然易位,美国已然处于被动局面。此次伦敦谈判,正是特朗普主动打电话要求的结果,这足以说明美国在稀土问题上的焦虑与急切。
中方早已向美国表明了清晰的立场和价码:想要稀土吗?那就拿高端芯片来换。稀土作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在高科技产业和国防军工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中国的稀土,美国不仅难以制造出高端芯片,甚至连普通的汽车、风力发电机等产品的生产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方怎么可能在形势有利于自己的时候,作出单方面的巨大让步呢?当主动挑起挑衅的美国,被中国反掐住脖子摁在地上摩擦时,中方又怎会轻易松手而不让美方付出代价呢?
在这方面,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倒是说了一句实话。他表示,当中方放松稀土出口禁令时,美国也将放松一些产品的出口管制措施。这背后的潜台词不言而喻:其一,这次伦敦谈判实际上已经就“稀土换芯片交易”达成了某种共识;其二,由于中美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信任,这种放松措施不会一步到位,而是可能会采取“中方给了美国多少稀土,美方就会给中方多少芯片”的渐进式方式进行。这种交易模式,既体现了双方在经贸博弈中的谨慎与算计,也反映了中美经贸关系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直新闻:那中美两国在伦敦就经贸问题达成了框架性共识,这背后又透露出了什么样的政治信号呢?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通过深入观察和分析,我认为中美这次在伦敦达成的框架性共识,主要蕴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政治信号。
其一,在关税战上,双方都无意将这场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经过数年的关税战,中美双方都深刻体会到了贸易摩擦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损失。企业面临着成本上升、订单减少的困境,消费者也承受着物价上涨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意识到,继续升级关税战只会两败俱伤,没有任何一方能够从中获利。因此,即使中美关税战90天的宽限期结束,特朗普也不敢再度轻易升级对中国的关税战。这表明,中美双方在关税问题上已经达成了一种默契,即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分歧,而不是通过无休止的贸易战。
其二,在非关税壁垒战场上,双方都手握可以打痛对方的“王牌”。美国手上有高端芯片、飞机发动机等“武器”,这些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对中国的相关产业构成了严重威胁。然而,中国手上只要有稀土一张牌就足够了。稀土是制造高端芯片、飞机发动机等产品的关键原材料,没有中国的稀土供应,美国的这些产业将陷入瘫痪。这种双方都可以“确保打痛对方”的状况,使得中美伦敦谈判不得不达成框架性共识。双方都意识到,在非关税壁垒问题上,任何一方的过度挑衅都可能引发对方的强烈反击,从而导致双方都遭受重大损失。因此,通过谈判达成共识,寻求一种相对平衡的解决方案,成为了双方的共同选择。
其三,美方需要重新评估自己的霸权地位。过去,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要求其他国家无条件服从其意志。然而,在中美经贸博弈中,美国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方以其坚定的立场和灵活的策略,成功地在关税战和非关税壁垒战中与美国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并逐渐占据了上风。这表明,过去那种只能任由美国动手、中方却不能还手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美国必须认识到,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只有通过平等、互利、共赢的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其四,中美经贸关系已经处于“你中有我、我中也有你”的状态,要想强行“脱钩”根本就没有可能。经过多年的发展,中美两国在经贸领域已经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双方的企业在对方市场上都有着广泛的投资和业务布局,双方的消费者也享受着来自对方市场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强行“脱钩”不仅会破坏双方的经济利益,也会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因此,中美双方必须摒弃“脱钩”的幻想,通过加强对话和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
其五,逆全球化带来的伤害无疑会更大。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等。然而,逆全球化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而会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共同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直新闻:那您认为,特朗普在中美经贸谈判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别好面子现象,又给中方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呢?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在这次中美经贸博弈中,特朗普的确暴露出了一系列明显的缺陷,而这些缺陷对于中方来说,如果把握得当,完全可以转化为有利的机会。
其一,特朗普在这次中美伦敦谈判上,不仅故意谎报“军情”,凭空捏造战绩,而且对于美方所作出的让步,故意遮遮掩掩闭口不谈。这背后的原因,显然是因为在几乎所有内政与外交政策上都已经全面烂尾的情况下,他迫切需要编造一个中美经贸谈判的虚幻战绩来为自己转移矛盾,挽回颜面。这也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中美经贸谈判中,中方在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里子)的同时,不妨多给特朗普一些“面子”。例如,在公开场合对谈判成果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赞扬,避免过度刺激特朗普的敏感神经,从而为谈判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氛围。
其二,特朗普的眼中,自身以及家族利益,要远远高于美国的整体利益。其中的典型表现就是,虽然美国国会早就通过了TikTok禁令,但是他并没有真正执行。这背后的原因就在于,TikTok的存在,有利于其获得美国年轻人的支持,所以他一直有通过利益关联方去买下TikTok的想法。这也是一个有利于中美经贸谈判的潜在因素和可以利用的因素。中方可以巧妙地利用特朗普的这一弱点,在谈判中提出一些符合美国年轻人利益和市场需求的要求,从而增加谈判的筹码和成功的可能性。
其三,特朗普只在乎眼前与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眼里既没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更没有所谓的地缘政治和地缘安全利益。这无疑为中方将台湾问题摆上中美经贸谈判桌创造了机遇。在中美伦敦经贸谈判结束之后,特朗普单方面宣布重大胜利与暗示中方作出重大让步的行为,可能会让赖清德之流脊背一阵阵发凉。因为事出反常必有妖,其中的一个可能性是,特朗普私底下将台湾给交易掉了。当然,中方在处理台湾问题时,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谨慎,既要充分利用特朗普的这一弱点,又要坚守原则和底线,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总之,中美伦敦经贸谈判是一场复杂而激烈的博弈,双方都在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展开激烈的较量。在这个过程中,中方既要坚定立场,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又要灵活应对,善于把握机会,争取在谈判中取得最大的利益。同时,中方也应该认识到,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和发展不仅关系到双方的利益,也关系到全球经济的繁荣和稳定。因此,中方应该积极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